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
中文版     俄语版Русский ви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2级本科综合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7日 20:57 作者: 来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1)

2022级本科综合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电气类

专业代码:080601

授予学位:工学

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7年。

专业概况:

中原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0年筹建,于2001年开始招生。2005年第一届毕业生毕业,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已经连续培养本科毕业生17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校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2017年2月27日教育部(教外函[2017]16号)批准设立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首批招收航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引进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航空电气电子系统及维护专业的优质课程和专业教师等教育教学资源,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航空及民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俄语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据专业本身特点,突出航空电气特色,构建了“民用与航空、元件与系统、电工与电子”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使毕业生能够胜任航空电气、电力系统、自动控制与智慧制造等领域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引进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的优质课程和专业教师等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良好的科学、工程、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俄语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在航空航天、电力系统、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工作。毕业生在五年左右能在相关领域达到以下目标: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能够达到:

(1)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经历和对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设计、分析、运行、试验和研究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能力。

(2)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胜任技术负责和科技与经济管理职务,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富于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坚实的理论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在国际环境下从事电气工程技术或项目管理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1.思想品德: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政治理论扎实、思想政治觉悟高,能够自觉学习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爱党,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1.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新时代“四有”青年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生力军。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电气系统(航空,民用)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2.2能针对电气系统(航空,民用)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边界条件求解。

2.3能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电气系统(航空,民用)工程问题的分析和优化。

2.4能将工程和专业知识用于电气系统(航空,民用)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和改进。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1能识别和判断电气(航空电气)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3.2能认识到解决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

3.3能查阅和分析文献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3.4能正确制定电气(航空电气)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5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电力生产过程(航空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1能够根据用户要求确定设计目标。

4.2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4.3能够通过模型构建对工艺设计、系统参数和设备指标进行计算、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创新意识。

4.4能够用图纸、报告、计算书或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1能够对电气工程、航空电气系统相关的各类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

5.2能够基于专业理论,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5.3能够选用或搭建实验装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安全的开展实验。

5.4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和解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1能够了解和初步掌握与电气(航空电气)系统规划设计、仿真计算、运行维护、产品开发相关的技术、资源和工具。

6.2能选择、开发相关的技术、资源和工具、并应用于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6.3能运用相关技术、资源和工具对电气(航空电气)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

7.工程与社会:能够及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1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

7.2了解与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体系。

7.3能认识和评价专业相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理解有利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发展方向。

8.2在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9.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1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主张正义,诚信守则,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9.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9.3理解工程伦理的新理念,了解电气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10.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1能胜任团队成员角色,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10.2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具有妥协与协作的能力。

10.3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1.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1具有较强的书写能力,能够独立撰写电力系统工程相关问题和项目的科技论文、设计和实验报告等。

10.2具有一定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通过报告、演说、答辩、电子邮件以及媒体等形,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1.3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2.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1具有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环境下找到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

12.2具有工程管理与技术经济基础知识和决策能力,能够在不同利益冲突背景下找到合理/可接受的解决方法。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3.1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3.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了解扩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13.3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我,满足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

四、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修完本专业规定课程,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82学分、第二课堂学分不低于5学分,方可准予毕业。

达到毕业要求,且符合《关于印发中原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通知》文件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标志性课程,在结构上位于其他专业课程的顶层。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强弱电结合、软件硬件结合的特点,突出我院中外合作办学的航空类背景,构建“民用与航空、元件与系统、电工与电子”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航空信号与系统、飞机系统原理、微处理器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航空电机学、飞机供电系统、飞机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电气工程基础、电机控制技术、DSP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航空电子电气设备、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六、创新创业类课程

满足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必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和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训”,聘请专门的创业导师授课,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对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选修经管类课程和逻辑学、心理学等知识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围绕第二课堂等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术讲座等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要求每个学生大学四年内至少参加一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下一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22级本科综合培养方案

关闭

Copyright@2017 Zhongyuan-Pertersburg Aviation College.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16018499 联系方式:0371-62506750